奖赏很容易做到,这比费脑子想为什么孩子会“淘气”容易得多。比如,我们何必费心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按时睡觉,是害怕?还是孤单?或者晚饭没吃饱?如果用点小恩小惠轻松解决问题,就会给孩子一个信号:我们不怎么关心他们的感受。更糟的是,我们其实是在忽略和孩子的情感沟通。奖赏机制是个有用的万金膏,但这个小花招却让我们忘记了孩子是个有思想的独立的人。
但是孩子确实是需要承认和正面认可的。如果不能奖赏他们,我们能做什么呢?
关注孩子获得成就的喜悦感
孩子们天生渴望成功,热衷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于掌握新知识有着巨大的热诚,任何新知新得都会让他们欢欣不已——这就是自我愉悦,它可以给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当你看到孩子正沉迷于一件新事物,你可以鼓励他说:“你好像很喜欢这个。”或者“感觉如何?”“我很高兴你做了这个。你看上去很开心。”
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评估
比如:你觉得你的画怎么样?你看那块拼图是不是正适合放进这里?
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
比如,你刚刚读完孩子写的故事,在说出你的感受后,你可以问问他:“你自己怎么认为你写的故事呢?”“你怎么想到写这个故事的?”没有什么能比你如此关注他的内心感受更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了。
用“我”称谓的句子,而不是贴标签似地夸奖
你的欣赏更能让孩子高兴。比如,“我喜欢你用的颜色。”“我很喜欢你这样唱歌。”而不是,“你画得真好。”“哇,你真是个小歌唱家。”不要一味地标签式地夸赞,比如,不要说“真是个好孩子,懂得分享玩具了。”你应该说,“谢谢你可以和你的朋友分享玩具,这让你的朋友和我都很开心。”一个“我”,可以不让你的孩子觉得你高高在上。
对事不对人
回应和认可很重要。想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刚刚为你弹奏了他新学的钢琴曲。你可以告诉他你有多么喜欢这段曲子,而不是说“你弹得真好。”更好的做法是,确切地说出你的感受。你可以告诉他你喜欢这段曲子的哪部分(弹奏时的激情、动听的旋律、娴熟的琴技、良好的节奏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