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为了做好防寒保暖措施,许多宝宝在冬季都会被裹成了“小粽子”,睡觉时也换上了厚重的被子。这样的做法,真的是对宝宝好吗?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婴儿闷被综合征又称婴儿捂热综合征、衣被过暖的婴儿中暑等诊断,在寒冷的季节里较常发生,多见于农村小宝贝和1岁以内婴儿(大多发生于6月以内的婴儿)。这是由于婴儿被过度保暖,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耗氧增加、代谢亢进,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气促、抽搐、昏迷,最终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闷被综合征的特点
多发于寒冷的冬季,以1岁以下婴儿特别是不足6个月的宝宝多见;
宝宝在发病前无不良症侯,健康状况良好,偶有上感或轻微咳嗽;
诱因常为厚衣厚被,宝宝被过度包裹,以夜间多发;
发病时大汗淋漓,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
常伴有多器官功能受损及电解质紊乱。
居家如何防范闷被综合征?
1.保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的环境
定期进行开窗通风,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保持室温在18℃左右,湿度在60~65%,千万不要紧闭门窗,甚至在室内放置煤炉。新鲜寒冷的空气可以刺激到呼吸道黏膜,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
避免宝宝过热和受寒,并适参与户外活动,加强体能锻炼。外出时,把宝宝的嘴巴、鼻子露出来,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发生窒息、捂被等情况。
3.建议母婴分床或分被睡
不要给宝宝捂盖过多过严,用柔软的棉布或绒布包被松松包裹就好,胸部留有成人手指可插入空间为宜,下身要使宝宝双腿保持蜷曲状态,能自由蹬踏。睡眠时切勿让宝宝蒙头大睡,婴儿没有足够的力气蹬开衣被。白天,衣褓要适中,保持宝宝呼吸道通畅。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4.吃奶后不要仰睡
三个月以内的宝宝自主活动能力较差,还不会翻身,如果在吃奶之后仰睡,发生吐奶时会导致吸入气管从而引起窒息,因此刚刚吃过奶的宝宝绝对不能仰睡,最好侧卧。
5.不能让婴儿含着奶头睡
不能用手搂着宝宝,也不能让宝宝含着奶头在腋下睡,这很容易堵塞宝宝的呼吸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6.冬春季不要无限制地在婴儿被褥周围加热水袋等散热物
爸爸妈妈要经常摸摸宝宝的小手,一般以双手温暖不出汗为最适宜。
7.3个月大的宝宝应与成人穿一样数量的衣服
如果宝宝出现发热的症状,爸爸妈妈就应该意识到可能是衣服穿得过多过厚了,要及时给宝宝减少衣服的数量,适当进行散热,同时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多给宝宝喂水,以免发生脱水的现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8.宝宝用的枕头不能太松软,以免把头捂在枕头里面
宝宝趴着睡时,不要困住了他的小手,也不要用被子紧紧地裹住宝宝,以免发生窒息的危险。
9.夜间多查看宝宝
在夜间,爸爸妈妈最好每隔2~3小时查看宝宝一次,保持宝宝呼吸道的通畅,以防患于未然,因为闷被综合征大多会发生在夜间。
10.宝宝若高热,绝对不能捂汗
当宝宝出现发热时,很多老人建议要捂汗,认为这样能够帮助宝宝退热,其实这个土方子非常容易让宝宝发生捂被综合征,千万不能采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健康叮咛:穿锝多、盖得厚,更容易着凉,体质更差!
尤其是冬季,温度较低,天气寒冷,妈妈给宝宝穿衣没有主见,往往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宝宝包得严严实实,这样更容易让宝宝着凉,使宝宝的体质更差。穿着适当,可以改善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宝宝对外界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若宝宝不慎发生过暖、大汗湿衣时,应及时松解过多过紧的衣被,换掉湿透的衣服。小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既不会说话,也无力挣脱束缚自己的被褥及襁褓,即使啼哭也因捂盖中哭声不大,尤其是夜间,不易引起父母的重视。对于高热或超高热患儿,根据需要适当给予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浴或冷水毛巾湿敷头部。捂热综合征的患儿神经症状突出,轻症表情淡漠、迟钝、躁动或兴奋与嗜睡交替出现,应及时就医。
在寒冷的冬季里,爸爸妈妈们往往怕宝宝会冷,都会给其穿着太多,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并不好,反而会让宝宝出现闷被综合征,危害到身体健康。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解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