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宝宝的健康成长与营养丰富、五彩缤纷的美食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聪明的巧手妈咪们可以多动动脑筋、变变花样,给宝宝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制作既美味又营养的食物,相信有您的美食做后盾,宝宝的身体一定会很棒哦!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如何给宝宝安排好膳食
宝宝每日的膳食中必须能够给其供给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无素,并且各种营养素之间也要保持着平衡的关系,特别是保证产生热能和营养素之间的正确比例很重要。
食品的种类:
富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瘦肉、肝脏、豆制品;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和粗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与水果;供给热能的食品,主要有粮食、油类、白糖;调味品。
食物的数量:
力求各类营养素的均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值接近1:1:4~5,这3种营养素所供热量,占总热量的12%~15%、20%~30%、50%~60%。每餐热量分配要求是早餐25%、午餐35%、午点10%、晚餐30%。
日常饮食的美味与营养是促进宝宝成长的良好基础,这个任务对于妈咪来说十分重要,只有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多花点心思,才能保障其健康地成长。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辅食制作5原则
1、碎、软、烂
面片汤、馄饨对宝宝比较适合,面食以发面为好;鱼要剔除骨刺,再切成碎末或小丁;肉要加工切碎,断其纤维,再制成小丸子;花生、核桃要制成泥、酱。
2、尽可能多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注意烹饪得法
如挑选蔬菜要新鲜,蔬菜不要在水里泡太长时间,应洗净再切,切后即下锅,防止维生素流失;胡萝卜要用油炒后食用,利于对?-胡萝卜素的吸收。
3、膳食小巧、精致、花样翻新
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感管,传导到大脑皮层的食物神经中枢,反射性刺激,使宝宝想吃、爱吃。
4、洗切后的食品要有专用柜、盆存放。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5、烹调4技巧
(1)烧熟煮透,保持菜肴色泽。
(2)放适量调味品,以清淡为宜。少吃油炸、腌制食物。避免给宝宝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
(3)烹制鱼、肉,如肉丸、肉丝、鱼片等要加淀粉挂糊,这样肉质会滑嫩,口感更好。
(4)烹制蔬菜要求根据其特性作特殊处理,如菠菜用开水捞一下后再烧,除去草酸。
食物加工过程中最佳切法与烹调方法
切法:蔬菜:薄片、菜泥; 鲜豆、干豆:豆泥、豆沙; 鱼类:去刺碎末;肉类:碎末; 肝脏类:碎末、肝泥; 坚果类:泥、酱。
烹调方法:米饭:软烂; 面食:蒸、煮、烩; 肉类:烧、炖、蒸;粗粮:熬粥、蒸; 蔬菜:炒、烧、煮、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宝宝常用食物的制作方法
粥类:
1、豆粥:红豆、黄豆、绿豆等各种豆类加米煮烂或大米粥内加豆粉再煮熟。
2、菜粥:粥内加炒熟的去骨鱼肉、肝泥、蛋花、菜末等。
3、甜粥:白薯、枣(煮熟后去皮去核)、山药、土豆、南瓜等加米煮烂,再加少许糖。
糊类:
半岁左右的宝宝可在奶中加入强化维生素B和铁的婴儿米粉,稍大的宝宝尝试用速溶玉米片做成的奶糊。还可以加一些软质鲜果,不仅能够调味,提升营养,而且能给宝宝带来新鲜感。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软饭类:
1、五色拌饭:软饭、炒熟加调料的肉糜、3~4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如黄瓜、番茄、胡萝卜、蘑菇等切细炒熟,放在一起拌匀即可,最好浇上鲜味的高汤。
2、煨饭:软饭加炒熟的鱼肉、肝、菜末再煨烂;软饭加鸡蛋炒青菜末蒸熟。
面条类:
喂宝宝的面条应是烂而短的,面条可和肉汤或鸡汤一起煮,以增加面条的鲜味,引起宝宝的食欲。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软饼类:
面粉加土豆泥或白薯泥,或豆腐粉与适量鸡蛋或牛奶、糖或盐和葱花调匀,摊成软饼,也可以软饼内卷土豆泥或枣泥蒸熟。
四季食谱的不同安排
由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蔬菜上市品种不同,气候变化和宝宝生长发育活动量的情况有所不同,制订四季食谱的原则是:
春季:春光明媚,太阳的日照渐好,宝宝的活动开始从室内转移到室外。这时宝宝的需钙量较多,因此食谱就要多安排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肉骨头黄豆汤、紫菜虾皮汤、海带等等。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夏季:天气炎热,一般胃纳较差,菜以清淡为主,不要太油腻;另外要多吃绿豆、西瓜、冬瓜、番茄等清热、消暑、解毒的瓜果。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宝宝容易嘴唇干开裂,鼻腔干燥,容易出鼻血,这时该让宝宝多吃萝卜、熟荸荠等清凉食物。
冬季:寒冬来临,这时菜肴可以烧得味浓一点,使宝宝爱吃;另外多吃赤豆、红枣等健脾补血的食物。当然,赤豆和红枣在春、秋天也可吃。
不同时期不同季节,宝宝的饮食搭配及制作方法都会有很多的不同。妈妈们一定要注意结合营养搭配与季节特色,为宝宝准备膳食。特别要注意的是节日期间,要注意呵护宝宝的肠胃,“过食、过饱、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宝宝肠、胃和肾脏的负担,直接影响着宝宝的健康。没经验的妈妈们不妨多看看婴儿食谱,在结合自己的巧手,搞点创意绝对不是什么难事。一起为你家宝宝的健康加油吧!
陪伴成长,为宝宝选择适合的水杯是爸妈们的必修课。在挑选水杯时的纠结,相信大家都懂—&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