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一种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认识、了解儿童的敏感期,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呢?

1. 语言敏感
当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型,并发出牙牙学语的声音时,孩子就进入了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的获得和运用,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外部表现之一。
2. 秩序敏感
幼儿的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因为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孩子要是没有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孩子的智能也会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3. 感官敏感
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孩子透过潜意识的“吸收性心智”来吸收周围事物。据此,父母可以通过玩具、音乐来使孩子的触觉和听觉器官更加敏锐,引导孩子产生智慧。
4. 细节敏感
大人常会忽略周边环境中的细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时,正是父母培养孩子的好时机。

5. 动作敏感
(1) 行走敏感
孩子学会走路是他第二次降生。父母应该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习行走,包括上、下台阶,走平衡,走弯路等。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
(2) 手的敏感
手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通过手的活动和学习,即手眼协调的细微动作教育,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也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6. 社会规范敏感
两岁半的孩子会有明确的交流欲望,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与父母交往了。他们会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向往群体活动,向往与其他孩子交流。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陪伴成长,为宝宝选择适合的水杯是爸妈们的必修课。在挑选水杯时的纠结,相信大家都懂—&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