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新生儿体温标准范围值应该如何?新生儿体温标准因部位不同体温会有一些差别,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般来说,人体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之后,凡是超过正常范围值0.5℃以上时,就被称为发热。不超过38℃称为低热,超过39℃者为高热。婴儿因为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不稳定,新陈代谢较为旺盛,所以体温表现较成年人稍高一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一天中的体温也有波动,安静时体温较低,活动时体温较高,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波动幅度约为0.6℃左右。体温“低”,其实也是正常,但前提是稳定,也就是说只要能稳定在这个范围就没有什么问题,婴儿体温受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时时会自我调节的,但一定要注意孩子的保暖,以免孩子感冒发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同时,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有少数新生儿在生后3—5天内会出现所谓“脱水热”或称“一次性发热”,体温可升至39℃—40℃,往往持续几个小时甚至1—2天,新生儿可伴有面部发红、皮肤干燥、哭闹不安等,这是由于水分摄入过少、室温过高或衣被太厚所致。一般通过多喂母奶或喂点温的白开水后,体温会很快就降下来。如果经上述处理而体温持续不降则应找医生看。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常用物理降温
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处理,只要多喂些水就可以。 如体温在38—39℃之间,可将包裹孩子的被子掀开,或给孩子换上较薄的衣被,以便于散热,也可以让孩子的头枕一个冷水袋降温。 对于39℃以上的高热患儿,可用纱布蘸着温水擦颈部、腋下、大腿根部及四肢等处降温。在降温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体温一开始下降,就要马上停止降温措施,以免矫枉过正出现低体温。
夏季降温的同时要注意给孩子多喝白开水或糖水。在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还要请医生确定孩子发热的原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不推荐用酒精降温,原因如下:
一是酒精发挥作用太快,会有反作用。宝宝可能会开始全身颤抖,而引起体温的再次升高。
二是有些宝宝会对酒精过敏,而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瘙痒等。
三是酒精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被宝宝吸入体内,引起酒精中毒,甚至昏迷。
四是因酒精擦浴能兴奋迷走神经,可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甚至引起心室纤颤及传导阻滞而导致心跳骤停。
8月24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制定发布的国内首个《婴幼儿辅食餐》团体标准在北京发布解读。该...